电话:13167087604
“根据目前的疫情,呼吸科必须责无旁贷地全体参与抗击新冠状病毒。从现在开始,无特殊原因请不要请假,也不要离沪,服从安排。谢谢大家的配合!”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头人,王昌惠教授在疫情最初就敏锐做出反应,春节前一周在科室微信群“呼吸连”中发出了工作指令,十院“呼吸人”须臾之间便整齐划一的回复——“收到!”
当中央作出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驰援武汉的决策后,上海市立即行动起来,由市卫健委具体部署,全市各级医院迅速响应,我院也立即下达了征集援鄂医疗队的工作安排。文件下发后,呼吸科微信群中又是一连串令人动容的——“收到!报名!”特别是学科的新生代力量——谈敏副主任医师几乎是“秒回”。这样一个充满使命感、责任感与战斗激情的集体是怎样造就的?呼吸科“老中青”三代专家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岁末年初就诊高峰,老同志放弃待遇冲在一线
众所周知,从每年初冬至次年早春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时段,普通感冒、流感、肺炎、哮喘……患者接踵而来,几乎覆盖全年龄段。每到此时,呼吸科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14名医生、20多名护士,这就是呼吸科的全部“家底”。历年统计数据显示,高峰时段呼吸科医生每天门诊人均接诊患者数量超过150人次,遑论病房住院的人员(总计病床数70+)和危重症患者。
面对巨大的诊疗压力,呼吸科在岗的“老”同志们并没有“摆资格”“讲待遇”,特别是张国良和傅佩芳两位副主任医师。无论从年龄还是身体状况来看,张主任都可以免于值夜班,但面对科室捉襟见肘的人力资源配置,他主动提出将自己加入夜班排班,让年轻人不至于过度疲劳,从而更好地应对就诊高峰的考验。而当院部开始部署疫情抗击时,张主任更是主动报名去一线支持,他的话语令人动容:“当年我全程参与了对抗‘非典’,经验很丰富,这次让我去再合适不过了。”丝毫不顾及自己已经53岁,平素身体也不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瘦削的身体却充盈着坚毅的能量,连续三个发热门诊班次。
59岁的傅佩芳主任已临近退休,她是呼吸科门诊的“定海神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诊疗功底和高超的医患沟通技巧,在呼吸门诊筑起坚实的“堡垒”。有她在,总能抚平患者的恐惧和焦虑。而面对汹涌而至的患者流,她也感到了不适,近一月来发了两轮高烧,但每次稍待身体恢复,她又奋战在门诊一线。
新型病毒突然来袭,年轻人取消休假投入战斗
2019~2020年的冬天病毒肆虐,周期性的“上感”诊疗高峰还未过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又来势汹汹,几乎就在一瞬间,呼吸科的诊疗压力陡增。
科室里的年轻人们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纷纷取消休假投入战斗。刘洋医师、申长兴医师家在外地,本想趁着新春假期与久未见面的家人团聚。然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果断收拾行装踏上回程,带着对家人的歉疚投入紧张的医疗工作。病房排班调整,李明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过来顶班。还有护士长徐蕾带领着加班加点的护理人员,许多都“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守岗位,毕薇老师更是高热一退就主动报名增援高危的发热门诊留观病房。
谈敏副主任医师是呼吸科新生代骨干的杰出代表,平素低调、寡言的他面对援鄂医疗队员征召没有丝毫的犹豫,头一个就报名。作为家中独子、父母掌上明珠的他,放下的是小家的团聚,扛起的是医者的责任。
呼吸科副主任宋小莲博士作为我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的一员,自从疫情发生后,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原本,她与母亲约好,一定会在老人家八十寿辰上送上最诚挚的祝福,而如今她只能“食言”。为了不让老母亲担心,她甚至都不能、不敢吐露真相。
身先士卒身正令行,带头人以身作则鼓舞士气
战斗集体的炼成与学科带头人的身先士卒密不可分,正是科主任、支部书记王昌惠主任的以身作则才带来身正令行的管理成效。
曾经的军旅生涯带给王主任坚毅、果断与干练,他将军队的严格用于学科日常管理,带出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呼吸连”。正是出自早已成为日常的严格管理,学科微信群中一句“呼吸科必须责无旁贷地全体参与抗击新冠状病毒”才能以最快速度得到不折不扣的响应。
十院“呼吸人”,好样的!